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术热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用学术诚信照亮求知道路。公共卫生学院于2024年11月9日19:00在形态楼2中教室举办了学术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邀请了博士生吕艳玲、马玉迪阳、张亦驰,硕士生唐琳茜、王家宁、李依霆共六位优秀同学分享她们的学术经验。研究生辅导员郎茜和70余名研究生共同参与活动。
21级博士生吕艳玲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共6篇,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吕艳玲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深刻阐释她所理解的“做人、做事、做学问”,她勉励师弟师妹们继承并弘扬同济医学院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奋发向前,以此铺就个人成长的坚实道路;在学术探索中,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不断攀登学术的高峰。
22级博士生马玉迪阳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流行病学。博士期间,他参与多项科研任务,深入贯彻“医工交叉”前沿科学研究理念,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多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国际高水平研究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9.3。马玉迪阳结合自身实际经历与在场同学探讨了论文被拒稿的三种情况:分别是直接拒稿、拒稿后可以重新投稿、同行评审后被拒稿。面对直接拒稿,需要冷静分析拒稿原因,再选择更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将拒稿视为科研道路上的宝贵经验。拒稿后可以重新投稿的情况下,编辑通常会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条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细致的修改和完善,秉承学术诚信的原则再次按照期刊要求重新提交。当同行评审后被拒稿时,更要认真阅读评审人的反馈,深入剖析论文的不足之处,必要时可以寻求导师或同行的帮助,对论文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实验。最后,他鼓励大家不要因为一次拒稿而气馁,只要坚持不懈,正心修学,终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
24级博士生张亦驰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获得“校三好研究生”和“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他结合专业特点为低年级同学介绍了公共数据库的优势、如何合理使用公共数据库、公共数据库的不足与缺点,并以自身的研究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已有的数据库和研究热点去寻找合适的研究方向。张亦驰同学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作为分享的结尾,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华科公卫学子如何在可为时代,明德尚学,做有为青年。
22级硕士生唐琳茜曾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以8分的成绩通过了雅思考试。在本次分享会上,唐琳茜同学向在场的同学分享了她在学术研究和英语学习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在学术研究方面,她分别从科研选题、数据分析、论文写作三个重要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英语学习方面,她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听英文歌、观看英文影视剧等方式来创造英文环境,提高自己的语感。在雅思备考上,她建议大家分板块进行备考复习。在听力和阅读方面,要熟悉题型、学习解题技巧,并可以利用雅思哥等软件进行刷题练习;在写作方面,可以先熟悉题型,学习写作的结构,并积累不同话题的观点和素材;而在口语方面,需要结合当季题目自己写稿子记忆,并寻找口语陪练来了解自己的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22级硕士生王家宁结合自身实际经历,分享了她在科研选题方面的经验和心得,目前她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她认为在科研选题时不要轻易拒绝任何一个想法,而应该结合文献检索的情况,寻找可能的创新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自己在科研道路上找到方向,还能够激发个人的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科研选题,她还提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各种会议和论坛开阔自己的视野,并特别提到了同济暑期学校,这是一个能够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学术资源和交流机会的平台。通过这些的学习和交流,同学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未来的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23级硕士生李依霆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25.7。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得“校三好学生”等荣誉。李依霆以“能动性学习”作为开篇之言。她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绩点,更是为了自我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我缺故我学”,在实践中学习,拒绝功利性思维,坚守底线,让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此外,她认为要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面对科研困难时,要拒绝畏难心态,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比较它们的优劣,并在需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同时,她认为提升自己不应设限,在能力范围内,我们应多参加学生工作,以此锻炼综合能力,磨砺心态。
本次分享会为我院学子搭建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在每位参与者心中播下了笃行不怠追求卓越的种子。未来,公共卫生学院将持续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引导学生深化并拓展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同济风格、专业卓越的公共卫生人才。